关税风云:全球经济棋局中的关键变量
详细介绍
关税,简单来说,就是当进出口商品跨越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立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它就像是贸易世界里的 “关卡收费员”,对进出的商品收取一定费用。
关税有着多重身份,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从财政角度看,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关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据着相当的比重,能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提供资金支持。从经济调节层面来讲,关税是国内产业的 “保护伞”。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削弱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为国内同类产业创造发展空间,帮助新兴起的产业成长,保护本国关键产业免受国外激烈竞争的冲击 。比如,对进口汽车征收较高关税,就可以让国内汽车产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免受国外汽车品牌的强烈冲击,获得成长的机会。此外,关税还能调节贸易平衡,当一个国家贸易逆差过大时,能够最终靠提高某些商品的进口关税,减少进口量,进而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近年来,全球关税局势愈发紧张,而美国推行的一系列关税政策,无疑是这场焦灼的事态的 “催化剂” 。特朗普执政时期,就频繁挥舞关税 “大棒”,相继对众多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一定的关税,涉及钢铁、铝、汽车等多个领域。比如在 2018 年,美国对进口钢铁征收 25% 的关税,对进口铝征收 10% 的关税,这一举措引发了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制 。欧盟迅速宣布对价值 260 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加拿大也不甘示弱,对总计 298 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征收 25% 的反制关税 。[此处插入一张特朗普在白宫挥舞文件,文件上写着 “关税”,表情夸张的恶搞图片]
拜登上台后,虽在一些政策上有所调整,但在关税问题上,依旧延续了部分特朗普时期的强硬态度,并未实质性地缓解紧张的贸易局势。就在不久前,美国还在考虑对部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维持高关税,这无疑给中美贸易关系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也让全球贸易市场的前景变得更扑朔迷离。
除了美国,其他几个国家也在依据自己经济利益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对关税政策进行着调整。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新兴起的产业,会适当提高某些进口商品的关税;而部分发达国家,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也在协商降低区域内的关税壁垒,形成更紧密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这种各国关税政策的差异和变化,使得全球关税局势变得异常复杂,各国在这场贸易博弈中不断权衡利弊,努力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特朗普执政期间,关税政策堪称贸易领域的 “疯狂交响曲”。他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奏响贸易保护主义的 “乐章” ,对进口太阳能电池板、大型家用洗衣机征收关税,给相关行业来了个 “下马威”。紧接着,又对进口钢和铝征收 25% 和 10% 的关税,理由是保护美国国内钢铁和铝产业,增强美国制造业实力 。这一举措犹如在国际贸易的平静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千层浪,众多依赖钢铁和铝进口的美国下游企业苦不堪言,成本大幅飙升。
随后,特朗普又将矛头指向中国,签署总统备忘录,对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一定的关税,涉及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涵盖了从电子科技类产品到纺织品等多个领域。这一行为严重破坏了中美之间长期建立起来的良好贸易关系,引发了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使得全球贸易市场陷入紧张氛围 。据统计,2018 - 2019 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一定的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每年额外支出数十亿美元,给美国经济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除了中国,特朗普还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国的传统盟友和重要贸易伙伴下手,对它们的进口商品加征一定的关税,全然不顾多年的盟友情谊和紧密的经济联系,一时间,美国与盟友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变得剑拔弩张。
[此处插入一张特朗普被 P 到众议长位置吐舌头的图片,再插入一张特朗普头戴高顶礼帽,手持大剪刀,试图剪断全球贸易线路的搞笑图片]
看到这些恶搞特朗普的图片,是不是觉得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就像一场荒诞的闹剧?他挥舞着关税大棒,看似威风凛凛,实则打乱了全球贸易的正常秩序,也让美国自身陷入了经济和政治的困境。
特朗普推行这些关税政策,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与经济考量。从政治层面来看,他试图通过保护国内产业,赢得产业工人和相关利益集团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票仓。美国铁锈地带的制造业曾经辉煌一时,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部分产业受到冲击,特朗普承诺重振制造业,加征一定的关税便是他打出的一张 “王牌” ,试图让选民看到他为美国制造业 “保驾护航” 的决心。
在经济方面,特朗普认为,通过加征一定的关税能够大大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增加国内就业机会。他天真地以为,只要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美国消费者就会转而购买美国本土制造的产品,企业也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 。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关税的增加并没有如他所愿减少贸易逆差,反而导致美国企业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产品价格提高,竞争力下降,许多企业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甚至裁员,美国的经济稳步的增长也因此受到拖累 。据相关研究表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使得美国经济在短期内出现了通胀压力上升、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的现象,长久来看,还损害了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信誉和地位,可谓是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关税的变动就像是在国际贸易的棋盘上挪动棋子,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美国对众多国家加征一定的关税,使得原本紧密相连的全球供应链被迫 “瘦身” 。许多跨国企业为了规避高额关税,不得不重新规划生产布局和供应链体系 。一些原本在中国设厂的美国企业,考虑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墨西哥等国家,试图通过改变生产地来降低关税成本 。这种企业的转移行为,不仅改变了各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也使得区域贸易格局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量减少,而与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的贸易合作则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
同时,关税也促使各国积极寻求新的贸易伙伴和合作方式。为了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中国加快了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步伐,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降低贸易壁垒等方式,推动了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欧盟也在积极拓展与亚洲、非洲国家的贸易关系,寻求更加多元化的贸易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这种贸易伙伴的重新选择和贸易关系的调整,使得全球贸易格局从以往相对集中的模式,逐渐向更加多元化、分散化的方向发展。
关税对各国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影响可谓是 “几家欢喜几家愁”。从负面影响来看,美国推行的关税政策就像一颗 “经济炸弹”,让许多国家经济受到冲击 。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贝鲁曾表示,美国加征一定的关税的措施可能会使法国 2025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 “超过 0.5%”,给法国经济社会带来多重巨大风险 。印度也深受其害,美国对印度加征一定的关税,使得印度多个行业受到冲击,美国高盛集团随即将印度本财年经济稳步的增长预期从之前的 6.3% 下调到 6.1% 。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25 年亚洲发展展望》称,受美国关税措施影响,预计亚太发展中经济体 2025 年增速将放缓至 4.9%,为 2022 年来的最低点,2026 年则进一步放缓至 4.7% 。
不过,危机之中也隐藏着机遇。中国就像一位在困境中寻找曙光的 “智者”,积极应对关税挑战,从中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发放消费券、促进新型消费等,刺激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内循环 。内需的增长为国内公司可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许多原本依赖出口的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加大对国内市场的投入和布局 。同时,中国还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鼓励企业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些高科技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可控,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还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功开拓了新的国际市场份额。
面对美国的关税挑衅,中国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强大的应对能力,打出了一套漂亮的 “组合拳”。在反制方面,中国依据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和国际法根本原则,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一定的关税,以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2025 年 4 月 2 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 “对等关税”,中国迅速做出一定的反应,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自 2025 年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34% 关税 。当美国进一步将关税税率提高时,中国也果断提高对美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以同等力度回应美国的贸易霸凌行为 。这种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向美国表明了中国在贸易问题上绝不退缩的态度,也让美国清楚认识到,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必将付出代价 。
在积极应对方面,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在扩大内需上,中国致力于构建 “消费扩容、投资增效、产业升级、民生托底” 的立体化应对体系 。在消费扩容上,针对受关税冲击的机电、纺织等行业,实施 “以旧换新 + 消费券” 组合拳 。在汽车领域,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提高至 30%(原 20%),叠加地方政府 “满 10 万减 1.5 万” 消费券,预计拉动内需超 5000 亿元 ;在家电领域,将绿色家电补贴范围扩大至 15 类产品,单台最高补贴 3000 元,推动美的、海尔等企业内销占比提升至 85% 。投资增效方面,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协同发力 。启动 “东数西算” 二期工程,在贵州、内蒙古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预计投资 2000 亿元,带动服务器、芯片等产业链发展;投资 1.2 万亿元升级特高压电网,建设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推动国家电网、阳光电源等企业技术创新 。
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中国积极地推进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加强与东盟、欧盟等地区的经济联系 。通过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等方式,降低贸易壁垒,扩大贸易规模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持续增长,在 RCEP 的推动下,双方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还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自贸协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空间,提升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
在加强科学技术创新上,中国持续加大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自主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在 5G 通信、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和贸易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华为在 5G 通信技术领域拥有大量专利,其 5G 设备和解决方案在全球市场得到普遍应用,即使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和关税压力,依然凭借技术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组织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如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设立科学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等,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
除了中国,其他几个国家也纷纷对美国的关税政策采取了反制措施,形成了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欧盟在面对美国的钢铝关税时,迅速做出反击 。当地时间 4 月 9 日下午,欧盟 27 个成员国投票表决通过了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 25% 关税的反制措施,以报复特朗普政府 3 月 12 日宣布的对欧盟征收钢铁和铝的关税 。按照欧盟时间表,拟 4 月 15 日起对美国输欧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覆盖美国输欧蔓越莓、橙汁等产品 。欧盟委员会发表公报指出,美国政府加征一定的关税措施缺乏正当依据,不仅损害欧美双方经济利益,也给全球经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欧盟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但也坚决捍卫自身利益,对美国的不合理关税政策予以坚决回击 。
加拿大同样对美国的关税政策采取了强硬的反制措施 。当地时间 4 月 8 日,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宣布,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 25% 关税措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 9 日零时 1 分生效 。这一举措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宣布将从 4 月 3 日起对进口汽车加征 25% 关税的回应 。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加拿大政府将对所有不符合 “美国 - 墨西哥 - 加拿大协定”(美墨加协定)的美国制造汽车征收 25% 的关税 。对于符合该协定的美国制造汽车,加拿大将对其中非加拿大和墨西哥生产的零部件征收 25% 的关税 。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市场,2024 年加拿大从美国进口汽车总额达 356 亿加元(约合 250 亿美元) 。加拿大还针对汽车生产商实施减免方案,以激励汽车生产商在加拿大的生产和投资,帮助维持加拿大的就业岗位 。此外,加拿大近期已经三次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就关税问题向美国提出磋商,坚决维护自身的贸易权益 。
这些国家的反制行动表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关税政策不得人心,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 。各国通过采取反制措施,向美国传递了明确的信号: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他国利益,也将损害美国自身利益,只有通过平等协商、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 。
展望未来,关税政策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从当前局势来看,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有所缓和,这或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层次地融合,各国越来越意识到,贸易保护主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反而会损害自身利益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慢慢的变多的国家开始呼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解决贸易争端,回归到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下,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
在未来,全球有极大几率会出现更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些组织内部通过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等方式,实现更紧密的经济合作 。比如,亚太地区的 RCEP 已经生效实施,为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更加开放、公平的环境 。未来,类似的区域经济合作协定可能会不断涌现,推动全球贸易格局向更加多元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 。而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其贸易关系的走向对全球关税局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中美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降低关税壁垒,将为全球贸易注入强大的动力,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
从长远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的提升,数字化的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将成为全世界经济竞争的新焦点 。未来的关税政策可能会更看重对这些新兴起的产业的支持和保护,通过制定合理的关税政策,引导资源向新兴起的产业流动,促进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数字产品贸易方面,有极大几率会出现更加宽松的关税政策,以推动数字化的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在绿色能源领域,为了鼓励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各国可能会降低相关这类的产品的进口关税 。全球关税政策的走向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积极寻求合作,一同推动全球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